西江月辛弃疾原文及翻译(西江月-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1.诗歌背景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将领。辛弃疾早年曾多次随父亲辛文房征战河山,对于土地河山的热爱和对民众的深情厚爱,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珍贵财富。他的《西江月》一诗,正是他爱国情怀和诗歌才华的完美结合,深受后人推崇和爱戴。
2.原文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望行云空断,青天无片云。
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诗,简短却意味深长。诗歌开篇便有一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渲染出诗人的忧伤和疑惑。随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和身处他乡的孤独,但又顾虑重重,处境尴尬。
接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出诗人心中热爱自由,不受拘束的古风,这个句子是诗歌的高潮之一。另外,诗歌最后两句“转望行云空断,青天无片云。”的形象描写,更加突显出诗人的孤寂和孤独无依。
3.中文翻译
天上的明月何时出现?我把酒一碗碗地倒满,这时我想问问青天,这到底是哪一年的今天?
我想驾着风筝回到故乡,可是一想到琼楼玉宇那高耸的身姿,就有些怯了。站在高处风吹得很冷。
我跳舞,那姿态就像是在人间,可我感受到的只有孤独;以目追远望,那行云也断了,整片空中竟没有部分云霞。
4.韵律特点分析
辛弃疾的诗《西江月》以七绝为体裁,每句四字,共四句,形式简洁优美。此诗不仅形式工整,且韵律方面也十分安排,整个诗篇都是一种从安定到抒发,从内省到着笔杆短,对于大众境及雪中人的刻划,细节描写,生动而鲜活。
5.意象意义解析
“明月”是诗歌的母题,是诗歌的核心意象。明月高悬,灿然照人,给人以庄重美、富贵美的美感。月亮悬空在万物之上,仿佛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奇趣盎然。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符号,寓意遨游天际和自由。琼楼玉宇是现实社会里有钱人的表示,但是辛弃疾在这里的琼楼玉宇显然不是工程,而是给人感官与情感上的。行云空断是表示流云缥缈,空中无物。
6.诗歌思想内涵
《西江月》所表达的思想是深意的,不仅自然风光咏唱自由不息,所叹抒不尽沧桑,不羁人生。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是反映了辛弃疾爱国思想和情怀,并从自身的生命经历中获得灵性的教益。抒发出一种自由主义精神,表明辛弃疾的不合群和叛逆的一面,强调诗人的自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传递出对时代乃至人类自由不息的呼唤。
该诗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本篇文章对该诗的解读与评价为读者深挖该诗歌的精髓并了解中国文化的意义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链接:http://www.schcwy.cn/g/781102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