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记名词解释28个条目(教坊记中的28个名词解释)
第一条:教坊记
教坊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部古代小说,被称为唐代小说的代表之一。作品讲述了唐末风尘女子李师师的一生,以及唐代教坊生活的种种。
第二条:教坊
教坊是唐代官方设立的一种娱乐场所,专门供宫廷和达官贵人欣赏音乐、舞蹈和诗词等表演。此外,教坊还会选派优秀的教坊生进行外出演出。
第三条:教坊生
教坊生是唐代教坊中的表演者,他们通常来自富贵之家或贵族门第,也有一些是被摄入宫廷并接受熏陶训练成才的。教坊生除了刻苦学习歌舞诗词等表演技能外,还要学习礼仪知识,并且需要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
第四条:吹箫
吹箫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表演艺术,是用竹制的长笛演奏某些旋律,常常和管弦乐同时使用,多用于舞蹈表演中。
第五条:铙钹
铙钹是一种打击乐器,由铙和钹两部分组成,通常用于大型宴会、盛典等活动中的表演。
第六条:锣鼓
锣鼓是以锣和鼓为主要乐器,与管弦乐配合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唐代教坊中,锣鼓多用于舞蹈表演,可以起到加强舞者节奏感的作用。
第七条:管弦乐
管弦乐是一种以管、弦、打击等乐器为主体,配合演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唐代教坊中,管弦乐常常和歌唱、舞蹈等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
第八条:簪花女
簪花女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舞蹈形式。舞者头戴簪花,手持钗,身穿华服,轻盈舒展地跳舞,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和气质。
第九条:清商
清商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音乐形式,属于管弦乐中的“丝竹”乐曲之一。清商的音乐旋律悠扬,节奏优美,充满着浓郁的南方气息。
第十条:二黄
二黄是唐朝教坊中的一种打击乐器,由二个小鼓组成,常常和锣鼓一起使用。
第十一条:峨眉乐
峨眉乐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弹拨乐器,又叫“锡箔乐”,它由一系列用锡制成的箔片组成,演奏时用另一张箔片敲击其中的一片箔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第十二条:鹦鹉舞
鹦鹉舞是唐代教坊舞蹈中的一种,舞者手持鹦鹉,动作轻巧,富有活力,表现出热闹喜庆的场景和气氛。
第十三条:踏歌
踏歌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舞蹈,常常和歌唱结合在一起。舞者手持丝绸带绕舞,形成优美的舞姿和节奏。
第十四条:鹤嘴镰刀舞
鹤嘴镰刀舞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表演,舞者使用半个月牙形的镰刀和鹤嘴形的器具舞动,动作矫健有力。
第十五条:金鹤玉兔
金鹤玉兔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表演,是由两个人穿着金鹤和玉兔的服饰表演的。舞蹈中,金鹤和玉兔随着音乐跳舞,表现出自由奔放、活泼生动的形象。
第十六条:梨园
梨园是教坊中演出戏曲的地方,也被用来指代戏曲演员以及署名的戏曲作品。
第十七条:南音
南音是闽南一带的一种宗教音乐艺术,是唐代教坊中的一个分支。南音较为平和,以古雅、含蓄、细腻见长。
第十八条:锦瑟
锦瑟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于扬琴。锦瑟音质柔和,常常被用于表现柔美清幽的意境。
第十九条:断雁
断雁是教坊中的一种舞蹈,以冯妇断雁为题材,讲述冯妇张弓断雁的故事,表现出女性柔弱中的英气和坚毅。
第二十条:绿绮
绿绮是唐代的一种锦缎织品,常常被用来制作教坊表演中的舞衣和装饰品。
第二十一条:纱窗
纱窗是小说中描述李师师住宅的一种装修材料,具有美丽、华贵的特点,也被使用在教坊中。
第二十二条:琵琶
琵琶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乐器,和歌唱结合起来,是表演中常见的一部分。
第二十三条:莲子
莲子是李师师在小说中的化名,作品中展现出她纯洁、聪慧、善良的形象,是教坊中的一名杰出教坊生。
第二十四条: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小说,描写唐伯虎为了赢得秋香芳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与教坊记一样,唐伯虎点秋香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第二十五条:蝶恋花
蝶恋花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歌唱和舞蹈表演形式,舞者手持手帕,绕着树枝舞蹈,表现出优美的形态和节奏感。
第二十六条:狮吼功
狮吼功是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表演,是一种狮舞表演。表演者们身穿狮子服装,模仿狮子奔跑、咆哮等动作,表现出狂野、豪迈的气势。
第二十七条:风流寡妇
风流寡妇是教坊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讲述寡妇在丈夫去世后重新走入红尘的故事,表现出女性的坚强和自立。
第二十八条: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唐朝妇女的婚礼常用装饰,是一种美丽、华贵的婚礼服饰,也常常被在教坊的表演中使用。
本文链接:http://www.schcwy.cn/g/781062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